无论是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还是自己对孩子的教育,家长对孩子早期的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,也是越来越舍得花钱,少则几百元钱的早教用具,多则上千元的玻璃贴膜。而早教班对孩子的智力、身体到底有没有帮助呢?人们看法不一。然而,五花八门、收费不菲的各类早教班,让望子成龙的家长负担不小又纠结不已。一些不具资质、管理混乱的早教中心,其不良影响更让人质疑。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——家庭是早教最好的课堂,家长是最好的早教老师。
在盼盼路上,记者看见刚刚陪孩子游完泳的孟妈妈,“今天去安装防爆膜、明天上早教课。”为了孩子,孟妈妈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带着孩子去早教,“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,一下子也看不出来啊。”孩子刚游完泳,担心孩子着凉,孟妈妈并没有与记者多聊。
早教的内容包罗万象,身体协调性、智力开发、音乐方面的熏陶等等。即使孩子上了早教课,但很多家长心中还会存有疑虑,“对孩子的早教到底有没有用?”家住大福源的梁女士这几天也在为此事烦心,“有的人说孩子去早教中心有用,有的说没有用,有的说这家好,有的说那家好。打听了好久也没有确定孩子到底该选啥。”
点评: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上了早教,就会变聪明。其实很多早教班无非就是找一些年纪相仿的孩子在一起游戏。市家教协会理事张婧晗女士认为,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,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,那么就是最好的,与是否上早教中心学习无关。但在选择早教中心时,家长要先确定孩子是否喜欢,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,那样早教就变得毫无意义,甚至会朝着反方向走去。
早教课堂上:
妈妈多于爸爸 奶奶、姥姥多于妈妈
21日、22日两天,记者来到我市多家早教中心,教室里孩子们很多,陪同孩子来的家长多为女性,其中以姥姥、奶奶为主。一位家住在游泳馆附近的张奶奶每周都会带着孙子来早教中心,天气好的时候一周两次,天气不好时一周一次,“我带着孩子习惯了,不放心别人带。”
在众多家长中,一位穿着粉色外套的年轻妈妈正与孩子玩得很开心。她表示愿意与孩子一起在早教中心里玩,有时候自己像回到了童年。她表示,自己也因为孩子上早教中心苦恼过,“孩子爱动,每次老师讲课时,其他家孩子都能老老实实地听着,可我儿子总乱爬。为此我没少被老师说。”
在走访中,记者发现很少能看见爸爸的身影,即使来了,他们也不愿意陪孩子上课,最多在门口等候。“孩子她妈陪着就可以了。”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,坐在车里等候的王勇告诉记者,教室里全是女的,自己一个大老爷们不好意思。
点评:其实,上早教中心也好,在家自己教育孩子也好,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。市家教协会理事张婧晗女士认为,生活中,父母多陪陪孩子,与他们一起做游戏,给他们讲故事,这样才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。即使是上早教课,最好也是父母陪孩子一起上,亲身体验孩子成长的乐趣,这样孩子才能健康、快乐地成长。
回家后:
父母与孩子互动得很好 回家就不练习
早教中心里的玩具很多,别说是小孩子看见了开心,就连大人都想上去玩两下,这也成了早教中心吸引小朋友的原因之一。莹莹今年两岁半,已经在早教中心上课半年多。莹莹妈发现孩子很愿意到早教中心上课,“在课堂上老师教的每一个动作和互动,我和闺女都能很好地完成,可回到家,我俩谁都不愿意做。”每次上课结束后,早教中心都会留点家庭作业,如帮助孩子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动作、每天完成两个爬行的动作、每天听音乐等等,“第一天能做,第二天打折做,第三天干脆就不做了。”
在早教中心家长和孩子互动得很好,回到家里就不练习的情况是很普遍的。市区西部的一家早教中的李老师告诉记者,一些孩子是由奶奶姥姥带着上课,回去后把孩子交给父母,由于父母没有来上课,自然就不知道回家后需要做什么;还有一些家长回家后有很多事情要忙,累了就不愿意与孩子一起练习,就等着上早教中心时一起玩。
点评:无论做什么事情,坚持是最难的。家长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接受系统的训练,最终达到一定效果,而不是把早教中心当成一个游乐场。市家教协会理事张婧晗女士认为早教中心之所以收取高昂的费用,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完整而又系统的教育方法,家长一定要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学会这些,在早教中心玩也好,回家做作业也罢,都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。
本报记者 张 颖 佟婷婷
各类早教班:
游泳、感统、全脑层出不穷 孩子到底该选择啥?
虽然红歌进校园已经不是首次,但是这次台上台下齐声唱响的场面,还是让参与其中者难忘。10月20日,以歌颂祖国、赞美家乡、歌唱校园为主题的“红诗红歌唱响营口”走进校园大型诗歌朗诵会,在市第三十一中学举行。此次活动是对我省开展“红诗红歌唱响辽宁”活动的一次积极响应,也是更好地贯彻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次生动体现。朗诵会上,台上师生与台下全体学生共同互动朗诵,高潮迭起,激情洋溢。活动由市委宣传部、市作协主办,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、市诗歌协会协办,市第三十一中学承办。